查看原文
其他

超in乐事 | 听音乐,还是听音响?

2017-04-24 顾超 橄榄古典音乐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9158hmnf&width=500&height=375&auto=0

  •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协,格里莫、阿巴多、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

  • 文/顾超(经典947主持人,橄榄古典音乐专栏作者)

 

刚刚过去的几天里,周围的朋友都在关心两个展览:车展和音响展。虽然两者都没去现场,但对后者之前的几届有印象。对比朋友圈里关于车展的报道,音响展的规模实在布置得一提。但有个话题一直很想和诸位讨论:


听 音乐,还是听 音响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奇怪:音乐和音响本来相关,为何要对立起来做一选择?诚然,不过发现“发烧友”似乎可以分为两类,常说的“乐迷”即音乐发烧友,而偏好器材比较、测试的朋友则被称为器材发烧友


从花钱的去向来看,音乐发烧友主要把钱用在音乐会门票和唱片上;音响发烧友主要用在播放设备上,即便买唱片,也不会像音乐发烧友那样重视“演绎”、“风格”、“曲目”等关键词,而是重视唱片录音的音响效果。

 

之前每次去参加上海音响展,走进那座年代感很强的酒店,在一个个展位(即酒店客房)之间穿梭,就能看到不少音响发烧友驻足欣赏,箱子里传来的不光有古典音乐,更多的是所谓“音效测试碟”,甚至还有非音乐的内容:各种敲击声、碎裂声、从不同方位飞来的电声等等,这些声音不仅从听觉刺激耳朵,更有体感的冲击,空气、地板、整个房间都在随之震动,不少音响发烧友喜欢这种感觉,津津乐道的是这些器材不同的属性,以及再现这些声音时的细微差异。


尽管对于音响发烧并不感兴趣,一直以“烧软件”为主,我也曾尝试“小烧”。最初在某个耳机论坛上了解过不少知识,最后凭着他人的语言描述买下了我人生第一个发烧耳机:AKG的K601。原以为所有的耳机都是一样,在对比后才发现,它确实不同凡响,好的耳机是可以带有观点的,除了客观传达唱片里储存的声音,也可以带来一种个性化色彩,如果投缘,那种色彩不会影响到你对于作品的认识,更能帮助你找到自己喜欢的效果


AKG K601

 

对于音响系统的敏感不是坏事,资深的发烧友可以对不同的系统做出合理评判,告诉你什么样的成本应该怎样搭建自己的家庭影音系统。他们不仅会搭配器材,更是电路专家,可以自己改造器材的不足之处,不少的放大器研发者都是从自己的摸索开始的。


我始终相信现场是欣赏音乐的最好途径。然而即便在现场,不同的音乐厅、不同的座位、不同的编制组合在一起,也会产生不同的听感,通过观感流入内心的音乐总是有万千面貌,和作曲家所想的、乐谱上所写下的或许已经差距不小。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说,大可不必排斥音响发烧,反之亦然,把玩音响如果到了一位追求“效果”、无所谓音乐为何的地步,也可能与珍贵的作品和优秀的演绎失之交臂。音响系统多少有失真则无可厚非,但不以真实发生的声音为基准的“色彩”,再艳丽也就没有了意义。





古典音乐全媒体

《橄榄古典音乐》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商品

冬季刊发售

秋季刊来袭

杂志背后心血

音乐启蒙

名人名家

西方音乐史

钢琴教育

热门文章

马友友的真诚之声

百乐门经典老歌

10万人票选10首名曲

马勒的柔板

电影中的巴赫

人工智能PK莫扎特

愚人节歌单

5月演出

上海
北京

广州 厦门 深圳
西安 重庆 武汉 长沙

苏州 杭州 常州 南京


品读

略谈10位指挥家

音乐与芭蕾创新

李斯特遗失作品

中国民乐走向世界

留声机榜单遗珠

实体唱片店的命运


Tips:猛戳阅读原文购买《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当天16:00前下单默认第二个工作日发货。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请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