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in乐事 | 听音乐,还是听音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9158hmnf&width=500&height=375&auto=0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协,格里莫、阿巴多、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
文/顾超(经典947主持人,橄榄古典音乐专栏作者)
刚刚过去的几天里,周围的朋友都在关心两个展览:车展和音响展。虽然两者都没去现场,但对后者之前的几届有印象。对比朋友圈里关于车展的报道,音响展的规模实在布置得一提。但有个话题一直很想和诸位讨论:
听 音乐,还是听 音响 ?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奇怪:音乐和音响本来相关,为何要对立起来做一选择?诚然,不过发现“发烧友”似乎可以分为两类,常说的“乐迷”即音乐发烧友,而偏好器材比较、测试的朋友则被称为器材发烧友。
从花钱的去向来看,音乐发烧友主要把钱用在音乐会门票和唱片上;音响发烧友主要用在播放设备上,即便买唱片,也不会像音乐发烧友那样重视“演绎”、“风格”、“曲目”等关键词,而是重视唱片录音的音响效果。
之前每次去参加上海音响展,走进那座年代感很强的酒店,在一个个展位(即酒店客房)之间穿梭,就能看到不少音响发烧友驻足欣赏,箱子里传来的不光有古典音乐,更多的是所谓“音效测试碟”,甚至还有非音乐的内容:各种敲击声、碎裂声、从不同方位飞来的电声等等,这些声音不仅从听觉刺激耳朵,更有体感的冲击,空气、地板、整个房间都在随之震动,不少音响发烧友喜欢这种感觉,津津乐道的是这些器材不同的属性,以及再现这些声音时的细微差异。
尽管对于音响发烧并不感兴趣,一直以“烧软件”为主,我也曾尝试“小烧”。最初在某个耳机论坛上了解过不少知识,最后凭着他人的语言描述买下了我人生第一个发烧耳机:AKG的K601。原以为所有的耳机都是一样,在对比后才发现,它确实不同凡响,好的耳机是可以带有观点的,除了客观传达唱片里储存的声音,也可以带来一种个性化色彩,如果投缘,那种色彩不会影响到你对于作品的认识,更能帮助你找到自己喜欢的效果。
AKG K601
对于音响系统的敏感不是坏事,资深的发烧友可以对不同的系统做出合理评判,告诉你什么样的成本应该怎样搭建自己的家庭影音系统。他们不仅会搭配器材,更是电路专家,可以自己改造器材的不足之处,不少的放大器研发者都是从自己的摸索开始的。
我始终相信现场是欣赏音乐的最好途径。然而即便在现场,不同的音乐厅、不同的座位、不同的编制组合在一起,也会产生不同的听感,通过观感流入内心的音乐总是有万千面貌,和作曲家所想的、乐谱上所写下的或许已经差距不小。对于“音乐发烧友”来说,大可不必排斥音响发烧,反之亦然,把玩音响如果到了一位追求“效果”、无所谓音乐为何的地步,也可能与珍贵的作品和优秀的演绎失之交臂。音响系统多少有失真则无可厚非,但不以真实发生的声音为基准的“色彩”,再艳丽也就没有了意义。
古典音乐全媒体
《橄榄古典音乐》
Q:我们有哪些产品?
A:微信公众号、杂志、沙龙、电台、视频、音乐周边
Q:我们有哪些微信号?
A:橄榄古典音乐、橄榄钢琴课堂、古典与爵士、橄榄戏剧
Q:合作、投稿?
A:请邮件 liujie@ganlan.com.cn
商品
热门文章
5月演出
品读
实体唱片店的命运
Tips:猛戳阅读原文购买《橄榄古典音乐》杂志。当天16:00前下单默认第二个工作日发货。微店上购买的杂志物流有任何问题,请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联系小编微信/ganlanmusic 手机/13601977457(尽量短信)